不可否认公路收费抬高了公路运输成本,譬如去年公路收费总额2859.46亿元,除了自驾车等承担的交通费用须得当事者自己承担外,作为费用支出的大头商业运输,其物流成本最终都得摊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全社会予以消化。这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还有一本账同样得算,这就是便捷的公路网为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快捷流动带来的时间成本之节省和综合经济效益之提升。虽说二者很难作定量测算,但凭常识即可判断,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同样惊人。
从曝光的一些案例看,去年2859.46亿元的收费总额,其中肯定有一块属超收费年限、超收费标准的乱收费。也毋庸讳言收费过程存在各种“腐败、亚腐败”、“收费自肥”以及款额被挪作他用之违规、违法甚至犯罪现象。如从1990年代初算起,20年间,各种“问题收费”的总额肯定吓死人,被“腐掉”的资金总额绝不是一个小数。
自数年前取消养路费改征燃油税起,按新的制度设计,公路收费要取消一块,限收一块,保留下来的则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年限。很遗憾,地方政府并未不打折扣地予以执行,个别地方,乱收费甚至更加不择手段。如是,面对一波波舆论质疑和民间愤懑,再加上今年以来的通胀态势,中央力推公路乱收费整治和收费公路大清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配合公路乱收费“第二阶段”的整治,媒体应当对敷衍乱收费整改的典型案例继续揭露、批评、监督,这是绝对不可或缺的。民间舆论亦会继续对此紧盯不放。但就如“洗澡水与婴儿不能同时被倒掉”一样,媒体和舆论尤其是媒体,则当就事论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乱收费和目前不可能做到“完全放弃收费”作客观区隔。否则,整治乱收费的合理合法的民间诉求与全盘否定收费的情绪化声音继续纠结缠绕,事情只会越“整”越乱。